- 歡迎訪問廣東省自考網!本站為考生提供廣東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廣東教育考試院eea.gd.gov.cn為準。

學習要求:了解中國傳統道德規范體系及其對人們行為的基本要求,分析傳統道德規范的合理性及其缺陷。
第一節公忠
理解公忠是中國傳統道德最重要的規范之一,它是處理個人與整體、個人與國家、天下和人民之間關系的基本道德規范;這一道德規范的的要求是:整體利益、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個人在必要時具有獻身精神。
分析“公而忘私”、“臨患不忘國”、“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天下為公”等公忠思想的現代意義。
剖析公忠思想的歷史局限性。
第二節正義
理解正義是一個含義十分廣泛的傳統道德規范,也是儒家所倡導的五常德之一;義即整體和民族、國家之大利。正義規范要求人們見利思義,義以為上;以義取利,以義制利;舍生取義,殺身成仁。
了解義、利關系的歷史爭論。
第三節仁愛
理解仁愛是中國傳統道德最重要的規范之一,它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具有寬廣的內涵;其核心內容是對人的尊重、同情、關懷、愛護和幫助。
分析儒家仁愛思想與墨家仁愛思想的區別和仁愛思想的歷史局限。
第四節中和
理解中和是關于人們的行為、態度的總體性道德規范;它要求人們在做人、立身方面要中正,處事要合乎中道,避免過度和不及的偏激行為,使人際關系保持團結、和平、和諧的良好狀態。
分析中和思想的歷史價值和不合理之處。
第五節孝慈
理解孝慈是關于家庭內部處理父母與子女倫理關系的基本規范,它建立在血緣親情和長期共同生活的基礎之上;其要求是:對父母要養、敬,以禮的要求對待父母的生活、喪葬事宜;要勸諫父母的過失;要繼承父母的事業以顯揚父母等。慈要求父母撫養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方法得當,自身作出榜樣。
分析孝慈思想的合理性和普遍的現實意義,批判其糟粕。
第六節誠信
理解誠信作為五常德之一,要求人們誠實而有信用。誠信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國家和政府立政之本;誠信與仁、義、禮等道德標準是聯系在一起的。
分析傳統誠信的歷史缺陷和現實借鑒價值。
第七節寬恕
理解寬恕,是關于處理個人與他人之間關系的道德規范。寬就是要有寬大的胸懷,得人寬容,不求全責備;不同人斤斤計較。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是協調人際關系,得到別人愛戴和尊敬的條件。
分析寬恕的合理內涵和消極之處。
第八節謙敬
理解謙敬是傳統道德中如何處己的道德規范。謙要求人們謙虛而不自滿。敬要求人們做事待人要一心一意,不隨便敷衍。謙受益,敬得人。滿則虧,傲致敗。
分析謙敬思想的現實意義和消極之處。
第九節禮讓
理解禮是傳統道德中關于個人言行舉止儀表儀式的規范體系,禮讓就是要求人們的行為遵從禮的要求,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恭敬和謙讓。
分析禮讓規范的現實價值和卑讓的消極性。
第十節自強
理解自強就是要自我奮發,勇敢進取,改革圖新,轉敗為勝。它既是對個人提出的,也是對國家和民族提出的一種道德規范。
論述自強規范是一種積極向上人生觀和道德觀。
第十一節持節
理解持節與節操、德操、守節等意義相近。它要求人們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和原則,不為金錢和利益所動,不因艱難困苦而放棄,舍生取義,殺身成仁。孟子的大大夫人格就是其突出的表現。
分析持節規范是中華民族優秀民族精神的體現,但也具有某些不合理之處。
第十二節知恥
理解知恥是關于個人在如何對待邪惡、不良事情方面所應持的內心態度。它要求人們對他人所作的不正或邪惡之事有一種厭惡感;對自己所作的不正之事有一種羞恥感。普通人有恥,則有人格;士大夫有恥,才有國格。
論述知恥對于個人、民族和國家的發展與進步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第十三節明智
理解明智是一種是非之心,是正確判斷善惡是非和進行正確行為選擇的能力。它包括知人和自知兩個方面。
分析智、仁、勇之間的密切聯系及其重要的現實價值。
第十四節勇毅
理解勇毅為古代三達德之一,是一種戰勝困難,克敵致勝,見義敢為,百折不撓的精神和道德品質。為進取性道德規范。
分析勇毅思想的現代價值
第十五節節制
理解節制就是要按照道德要求和原則控制自己的情欲和行為,在視聽言動方面遵守禮義道德;在物質利益方面取用有節,消費有度,以義制利。
分析節制規范的合理性和“存天理,滅人欲”的反科學性。
第十六節廉潔
理解廉潔作為“仕者之德”的內涵就是要求為官者立身清白,不貪污、不受賄;官員廉潔是政治清明,民心向善的重要條件。
論述廉潔規范對當前行政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第十七節勤儉
理解勤儉作為如何對得生產和消費的道德規范,要求人們積極勞動,不懶散懈怠;減少浪費,節約資源。
理解勤儉道德要求具有普遍性意義,在今天仍應大力提倡。
第十八節愛物
理解愛物是處理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道德規范,它一方面認為人是自然天地之子,物是人之友伴,故對自然物產應加愛惜;另一方面認為自然物產是人生活的來源,故應珍惜。因此,要尊重自然規律,適時、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物產。
分析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生態環境受到巨大破壞,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愛物道德所具有的現實價值。
第十九節敬業
理解敬業是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則,其要求是熱愛本質工作,有高度負責的職業精神,刻苦學習職業技能,精益求精;士、農、工、學、商都應遵守敬業的職業道德原則;敬業是成業的前提和保障。
分析敬業的職業道德原則對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第二十節友誼
友誼是指志同道合、過從親密的人與人之間的穩定關系。它要求人們交“益友”而不交“損友”;朋友之間要坦誠相待,信義為本;歡樂共享,患難相扶;反對因友誼而放棄原則,不應因私交而損害公義。
分析和闡述傳統道德中有關友誼的思想對于我們處理朋友關系而具有的合理而積極的意義。
第二十一節禮儀
理解中國古代關于禮儀的思想和要求,禮指調節社會關系的一整套制度和規范以及重大活動遵循的儀式。不同的人群、不同形式的活動,均有不同的禮儀。
分析禮儀思想的合理可取之處和消極落后的成份。
廣東自考培訓報名預約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